腸道微生物群特異性Th17細胞具有調節特性,并通過c-MAF和IL-10抑制效應T細胞 |
發布時間:2024-09-12 10:31:59點擊次數: 作者: |
亮點: 1. SFB特異性Th17細胞具有由c-MAF和IL-10驅動的抗炎表型; 2. 共生誘導的Th17細胞以IL-10依賴性方式調節T細胞活性; 3. TCF1祖細胞Th17細胞在腸道局部產生IL-10 SFB誘導的Th17細胞; 4. 腸道巨噬細胞中的IL-10信號傳導驅動抗炎Th17細胞表型。 介紹: 粘膜表面被大量常駐微生物定植,這些微生物塑造了組織的免疫反應。通過誘導共生特異性Foxp3調節性T(Treg)細胞來促進腸道對共生體的耐受性。然而,共生體也可以誘導效應CD4 T細胞,例如產生IL-17的CD4 T細胞(Th17細胞)。共生特異性Th17細胞(以下簡稱共生Th17細胞)在粘膜免疫中的功能尚不完全清楚。它們雖然有助于控制誘導共生,但是否在粘膜穩態中發揮其他功能尚不清楚。 Th17細胞是一個功能異質性細胞群,可以獲得致病性和非致病性表型。Th17細胞是已知的炎癥驅動因素,包括腸道炎癥,可促進炎癥性腸病(IBD)的病理學。然而,并非所有Th17細胞都具有炎癥性。例如,Th17細胞衍生的細胞因子參與加強上皮屏障,因此可以抵消炎癥。Th17細胞也可以產生IL-10,腸道Th17細胞可以在炎癥條件下轉化為調節表型。盡管炎癥性Th17細胞已得到充分研究,但非致病性Th17細胞的功能尚不完全清楚。 腸道駐留共生Th17細胞在代謝學上與炎性Th17細胞不同,通常被認為是非致病性的。然而,共生Th17細胞是否只是不參與炎癥反應或具有特定的效應機制來調節炎癥,從而可能指導粘膜穩態中的其他功能,目前尚不清楚。 在本文章中,作者詳細地研究了各種類型的腸道Th17細胞的表型,包括由分段絲狀細菌(SFB)誘導的共生Th17細胞。文中發現SFB Th17細胞具有獨特的抗炎表型,其特征是轉錄因子c-MAF和細胞因子IL-10的表達。該過程的建立是發生在末端回腸,需要腸道CD4 T細胞和腸道巨噬細胞(iMφ)的協調作用。文中還發現SFB Th17細胞可以在體外和體內抑制效應T細胞功能。本文的研究結果展示了共生Th17細胞的抗炎功能,并表明這些細胞可能在維持腸道穩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總結:
共生微生物分泌的細胞因子誘導了組織駐留的CD4 T細胞,但這些T細胞在粘膜穩態中的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報道了共生特異性腸Th17細胞具有以IL-10和共抑制受體表達為特征的抗炎表型。腸道駐留共體特異性Th17細胞的抗炎表型由轉錄因子c-MAF驅動。產生IL-10的共生特異性Th17細胞是異質性的,來源于TCF1腸道駐留祖細胞Th17細胞群。Th17細胞在小腸固有層中獲得IL-10表達和抗炎表型。CD4 T細胞產生的IL-10和腸道巨噬細胞中的IL-10信號傳導驅動共生特異性Th17細胞的IL-10表達。腸道共生特異性Th17細胞在體外和體內以IL-10依賴性和c-MAF依賴性方式抑制效應T細胞活性。結果表明,組織駐留的共生特異性Th17細胞在粘膜穩態中發揮調節功能。 參考文獻:
https://doi.org/10.1016/j.immuni.2023.11.003
|
上一篇:自身抗原特異性CD4T細胞獲得耗竭表型,并在人類抗原特異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持續存在 下一篇:IgE B細胞中的慢性鈣信號傳導限制了漿細胞的分化和存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