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細胞“扯動”巨核細胞可驅動血小板產生并加劇心血管疾病 |
發布時間:2025-04-10 10:21:36點擊次數: 作者:韓力 |
血小板和中性粒細胞作為具有運動能力的監測細胞相互協作,維持機體的完整性,并抵御無菌性損傷和感染性損傷。然而,在病理狀態下,血小板和中性粒細胞之間的這種聯系可能是有害的,會引發血栓炎癥過程,進而導致致命的血栓事件,如心肌梗死(MI)、靜脈血栓栓塞癥(VTE)或中風。 血小板由骨髓(BM)中的巨核細胞(MK)產生,而中性粒細胞也同樣起源于骨髓中的髓系前體細胞。在骨髓內,釋放血小板的巨核細胞位于血竇周圍空間,這個空間也是中性粒細胞進入血液或從血液返回骨髓腔的出入口。因此可以推測,骨髓中的巨核細胞和中性粒細胞之間存在直接的隨機細胞相互作用,而Cunin等人于2019年在罕見的emperipolesis(細胞內吞噬)情況下對此進行了相關描述。然而,我們對骨髓中巨核細胞和中性粒細胞之間相互作用的生物學意義知之甚少。特別是,目前尚不清楚這些相互作用是否參與以及如何參與最終導致血栓并發癥的不良血栓炎癥反應。 本研究中,作者發現:循環中的中性粒細胞歸巢至骨髓時,會“扯動”血竇周圍巨核細胞的延伸部分,即前血小板(PPL)。前血小板是巨核細胞形成的細長突起,延伸到骨髓血管中,隨后被切割成較小的前血小板,最終分離成富含RNA的年輕網狀促血栓形成血小板。 本文作者證明了中性粒細胞的扯動通過直接的力傳遞以及前血小板中活性氧(ROS)轉導的機械信號傳導,加速了前血小板的生長和脫落。這一過程依賴于中性粒細胞通過CXCR4定向遷移至骨髓中的巨核細胞。中性粒細胞的扯動在穩態下調節血小板的釋放,但在心肌梗死后會加劇促血栓形成的未成熟血小板的產生,最終加重心肌梗死后的心血管并發癥。 研究摘要:
參考文獻: https://doi.org/10.1016/j.immuni.2022.10.001. --------------若您對中性粒細胞和血小板需要實驗支持,歡迎聯系我們! |
上一篇:通過尿石素A誘導的線粒體自噬擴增具有卓越抗腫瘤免疫力的T記憶干細胞 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