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33激活的可產生CGRP的記憶型Th2細胞與體感神經元協同誘導結膜瘙癢 |
發布時間:2025-05-08 10:59:58點擊次數: 作者:韓力 |
過敏性結膜炎是因暴露于空氣傳播的過敏原(如花粉和塵螨)而引發的結膜慢性炎癥性疾病。該病患者常同時罹患其他過敏性疾病。作為全球最常見的過敏性疾病之一,過敏性結膜炎的典型癥狀包括結膜充血、腫脹、流淚和劇烈瘙癢,其中嚴重瘙癢是其標志性特征,尤其對中重度癥狀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顯著。結膜的劇烈瘙癢常因慢性揉眼導致視力并發癥。盡管局部類固醇是治療伴有嚴重瘙癢的頑固性過敏性結膜炎的常用藥物,但其可能引發白內障和青光眼。 位于三叉神經節(TG)的體感神經元在過敏性結膜炎期間調控結膜瘙癢。皮膚過敏性炎癥中,免疫細胞產生的IL-4、IL-13等2型細胞因子可直接激活感覺神經元誘導瘙癢。胸腺基質淋巴細胞生成素(TSLP)、IL-31和IL-33等其他2型細胞因子也參與過敏性皮炎的瘙癢發病機制。然而,過敏性結膜炎中調控結膜嚴重瘙癢的確切細胞和分子機制尚未明確。 記憶T細胞可保護宿主抵御既往接觸過的病原體,但在慢性炎癥性疾病的發病機制中也發揮關鍵作用。尤其是記憶型致病性輔助性Th2細胞,其參與塑造慢性過敏性炎癥性疾病的發病機制。產生IL-5的記憶型致病性Th2細胞可募集并激活嗜酸性粒細胞,而產生雙調蛋白的記憶型致病性Th2細胞可誘導纖維化反應,這表明記憶型致病性Th2細胞具有功能多樣性。在嗜酸性粒細胞性胃腸疾病和過敏性疾病患者的外周血中,也檢測到產生IL-5的致病性Th2細胞。在結膜過敏性炎癥中,特應性角結膜炎(AKC)和春季角結膜炎(VKC)等嚴重過敏性結膜炎患者的結膜中可見效應Th2細胞和記憶型CD45RO+CD4+T細胞的大量浸潤。對AKC或VKC患者巨大乳頭的組織學分析顯示,結膜相關淋巴樣組織(CALT)形成,其中包含邊緣T細胞區、獨立B細胞簇,并伴有濾泡樹突狀細胞(FDC)、駐留樹突狀細胞(DC)、高內皮微靜脈(HEV)和淋巴管。然而,記憶Th2細胞在過敏性結膜炎嚴重瘙癢發病中的致病作用仍不明確。 Toshinori Nakayama等人對過敏性結膜炎中控制嚴重瘙癢發病機制的細胞和分子機制進行了研究。作者發現通過滴眼液反復暴露于塵螨(HDM)可導致HDM免疫小鼠的抓撓次數增加和感覺神經元軸突延伸,并伴隨ST2高表達CD4+T細胞浸潤增強及CALT結構形成。結膜中的抓撓行為和軸突延伸通過IL-33-ST2軸呈T細胞依賴性發生。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顯示,HDM誘導的過敏性結膜中ST2高表達記憶型致病性Th2細胞具有異質性,包括表達降鈣素相關多肽α(Calca)的ST2高表達記憶型Th2細胞。IL-33可誘導ST2高表達記憶型致病性Th2細胞中Calca的表達。在過敏性結膜炎模型中,IL-33-ST2軸調控瘙癢程度和結膜軸突延伸。體內對Calca編碼的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信號進行藥理學阻斷和基因缺失可減輕嚴重瘙癢。對嚴重過敏性結膜炎患者巨大乳頭的分析顯示,記憶型CD45RO高表達CD4+T細胞浸潤增加,伴隨產生IL-33的上皮細胞聚集和周圍神經延伸。因此,IL-33-ST2-CGRP軸介導過敏性炎癥誘導的嚴重瘙癢,這些分子可能成為慢性過敏性炎癥中頑固性慢性瘙癢的潛在治療靶點。
參考文獻: https://doi.org/10.1016/j.immuni.2022.09.016. --------------若需要T細胞相關實驗的技術支持,可聯系我們!
|
上一篇:神經信號調節蛋白α通過限制小膠質細胞與視網膜中CD47的相互作用來驅動小膠質細胞的吞噬作用 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